欢迎访问南京市审计局网站

南京市审计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市审计局 > 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08年南京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来源:市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09-10 16:27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市审计局

2009227

引 言

本年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要求,由南京市审计局编制的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公文类政府信息基本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其他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本单位互联网站(http://sjj.nanjing.gov.cn)上可下载本报告的电子版。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南京市审计局办公室,联系电话:57714481。 

一、概述

根据《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要求,200841日起我局开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此,专门配备5名兼职工作人员,设立了1个专门的信息申请受理点,并开辟了公共查阅点。截至2008年底,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及答复工作均得到了顺利开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南京市审计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我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按照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载了《南京市审计局信息公开目录》和《南京市审计局信息公开指南》,所有需要服务的公民都能通过本局的网站或直接到局机关办公室,了解本局机关的组织机构和职能范围。如需获取本局机关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依照受理程序可提出申请,公民可以在《指南》中获取申请的详细内容。

为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先后多次召开了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处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督促和部署,结合南京审计工作实际,制订了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我局明确要求政务公开工作要本着“规范、方便、实用”的原则,将公开栏等设在群众便于阅览的地方,比如在食堂设置了公示栏,在局机关局域网上及时将最新审计法律法规、审计项目安排和机关办公注意事项向全局人员公布。与此同时,我局还明确要求政务公开必须做到尽快、及时,常年公开、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事前公开与事后公开相结合,对已公开的内容还要注意随时更新。

二是围绕审计重点,多层面拓展政务公开内容和形式

2008年,我局以年度重点审计项目为切入点,坚持审计项目结果公告制度,总结经验,深入探索,积极而稳步的拓宽政务公开的形式、内容和范围等,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行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的重要举措和条件之一。它不仅是政府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对权利进行制约监督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重要工具。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的法定义务。以公告为原则,以不公告为例外,今年我局先后共有15个审计项目的结果向社会公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对于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我局有明确规定,在不涉及国家机密和被审计单位秘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我局机关已经公开的有机构设置、管理权限、领导干部分工、主要职责、部门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办事程序、联系方式、举报投诉途径,还有南京市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八不准”审计工作纪律、无密级审计文件以及干部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

我局遵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运用各种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政务公开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二是把政务公开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三是把政务公开与开展行风评议相结合;四是把政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有力推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三是强化工作机制,务求政务公开工作富有成效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是关键。我局贯彻落实“依法审计、服务发展”方针,不断强化政务公开工作机制。2008年,我局草拟了《南京市审计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南京市审计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南京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南京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南京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监督保障制度》、《南京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南京市审计局新闻发言人制度(试行)》等7项制度,有力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提高了政务公开水平。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具体实施办法》、《审计结果落实情况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具体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的执行,严格以“1-8”数字模式促进工作的监督机制,即:“一榜”、“两卡”、“三点检查”、“四个坚持”、“五步到位”、“六书诫勉”、“七务公开”和“八个不准”,有力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向深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规范了审计机关的权力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顺利开展。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制、行政审批制等得到了更好落实,有效地规范了行政审批权、执法权,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逐渐减少。

(二)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的推行,使行政行为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权钱交易、权情交易、权权交易、办事不公、欺骗上级和愚弄民众等问题的发生。一方面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规范了行政行为,另一方面促进了办事效率的提高。

(三)促进了依法行政。通过推行政务公开,使审计机关内部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促进了依法行政,提高了依法办事的水平。

(四)改进了机关作风,密切了审计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通过政务公开,加强了我局机关自身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大力支持。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我局没有依申请公开以及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同时也没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和减免情况。

二、公文类政府信息基本情况

本局在2008年度共计产生公文类政府信息370条,其中主动公开的公文类信息有15条,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类信息3条,涉及国家秘密以外的其他免予公开的公文类信息1条。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本局到2008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67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其中,本年度新增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78条。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属于本部门业务类信息263条,占总体的比例为94%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的信息有9条:南京市2007年农田设施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南京市2007年农村教育培训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南京市2007年农民健康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南京市2007年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南京市2007年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南京市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南京市2007年农村道路通达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关于2007年度南京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南京市2007年农村二次改水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结果;2007年度同级审整改情况。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属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的信息15条,除上述9条外,还包括以下6条:南京市水利局2007年非税收入审计结果;南京绕城高速公路刘村至东扬坊段扩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金陵图书馆新馆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南京市规划局2007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南京市卫生局2007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南京市水利局2007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

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我局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渠道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在南京网站统一平台进行对外发布;二是利用我局的门户网站对外发布;三是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对外发布。在便民服务上除了做好电话咨询、现场查询服务外,还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广场活动,发放便民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大各类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

四、咨询处理情况

本局2008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询11次,其中咨询电话接听1次,网上咨询5次,信件咨询5次。市民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和劳动保障等方面。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08年,虽然我局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的任务,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此项工作的检查督导力度,切实按照《条例》要求,全面及时的公开各类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充分发挥网上监督功能,增强公开的实效性,确保公开质量和效果,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常态化推进,使审计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六、说明与附表

附表一 主动公开情况统计  

指标  

单位  

数量  

主动公开信息数  

条  

278  

其中:全文电子化的主动公开信息数  

条  

278  

新增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数 

条  

0  

 

附表二 依申请公开情况统计 

指标  

单位  

数量  

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数 

条  

0  

申请总数 

条 

0 

其中:1、当面申请数 

条  

0  

2、传真申请数  

条  

0  

3、电子邮件申请数  

条 

0 

4、网上申请数  

条  

0  

5、信函申请数  

条  

0  

6、其他形式申请数  

条 

0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条  

0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条 

0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条  

0  

3、否决公开答复总数  

条  

0  

其中:(1)信息不存在数  

条  

0  

(2)非本部门掌握数  

条  

0  

(3)申请内容不明确数  

条  

0  

(4)免予公开范围1数  

条  

0  

(5)免予公开范围2数  

条  

0  

(6)免予公开范围3数  

条  

0  

(7)免予公开范围4数 

条 

0 

(8)免予公开范围5数  

条  

0  

(9)免予公开范围6数 

条 

0  

(10)其它原因 

条 

0  

 

附表三 咨询情况统计 

指标  

单位  

数量  

提供服务类信息数  

条  

11  

网上咨询数  

人次  

5  

现场接待人数  

人次  

0 

咨询电话接听数  

人次  

1  

 

附表四 申诉情况统计表 

指标  

单位  

数量  

行政复议数  

件  

0  

行政诉讼数  

件  

0  

行政申诉数 

件 

0 

其中:对本部门首次处理不满意的行政申诉数  

件  

0 

 

附表五 政府支出与收费情况统计 

指标  

单位  

数量  

收取费用总数  

元  

0  

其中:1、检索费  

元  

0  

2、邮寄费 

元 

0 

3、递送费  

元  

0  

4、复制费(纸张)  

元  

0  

5、复制费(光盘)  

元  

0 

6、复制费(软盘)  

元  

0  

7、其它收费  

元  

0  

政府信息公开指定专职人员总数 

人 

0 

其中:1、全职人员数  

人  

0  

2、兼职人员数  

人  

5  

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项经费  

万元  

0 

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的实际支出  

万元  

0  

与诉讼有关的总费用  

万元  

0  

 

1免予公开范围1数: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属于国家秘密之原因而否决公开的答复数量。

2免予公开范围2数: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等原因而否决公开的答复数量。

3免予公开范围3数: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因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等原因而否决公开的答复数量。

4免予公开范围4数: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属于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等原因而否决公开的答复数量。

5免予公开范围5数: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属于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威胁个人生命安全等原因而否决公开的答复数量。

6免予公开范围6数: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免予公开等原因而否决公开的答复数量。